气管插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救命手术,通常在重症监护病房 (ICU) 进行。然而,它具有很大的风险,尤其是对于已经患有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等生理紊乱的危重患者。诱导药物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预后。
Kotani 等人最近发表了一篇评论(重症监护医学,2025) 研究了常用诱导剂的药理特性、临床意义和比较安全性,包括丙泊酚、依托咪酯、氯胺酮、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。
为什么诱导剂的选择很重要
危重病人容易受到以下影响:
- 低血压(插管后高达 43%)
- 低氧血症(9%)
- 心脏骤停(3%)
研究表明,诱导后低血压与较高的ICU死亡率和28天死亡率相关。因此,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至关重要。
药理特性和临床效果
1.异丙酚
- 机制:GABA受体激动剂
- 效果:
- 快速镇静
- 心肌抑制和血管扩张
- 风险:
- 心血管不稳定发生率高
- 老年患者或低血容量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更大
2.依托咪酯
- 机制:GABA-A受体激动剂
- 效果:
- 血流动力学稳定性
- 风险:
- 肾上腺抑制(持续数小时至数天)
- 死亡率可能增加
3.氯胺酮
- 机制:NMDA受体拮抗剂
- 效果:
- 交感神经刺激(↑HR、↑BP)
- 维持气道反射和自主呼吸
- 支气管扩张(对哮喘有益)
- 副作用:
- 幻觉
- 唾液过多
4.咪达唑仑
- 机制:GABA受体激动剂
- 效果:
- 镇静和失忆
- 风险:
- 剂量相关性低血压
- 谵妄
- 使用 VHDL 语言编写:
- 经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
5.硫喷妥钠
- 机制:作用于 GABA 受体的巴比妥类药物
- 风险:
- 低血压、支气管痉挛、免疫抑制
- 状态:
- 今天很少使用
联合疗法
- 芬太尼:用于缓解疼痛,可能会增加低血压的风险。
- 酮酚(氯胺酮+丙泊酚):
- 平衡血流动力学效应
- 一些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疗效,但缺乏标准的给药方案。
新兴证据和临床指南
重点研究
- INTUBE 研究:丙泊酚与心血管不稳定有关。
- Matchett 等人(重症监护医学 2022):依托咪酯的 7 天死亡率高于氯胺酮(23% vs. 15%)。
- Meta分析:依托咪酯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。
指南
- 困难气道协会和 SCCM:相比依托咪酯,氯胺酮更受青睐。
- 2023年SCCM:依托咪酯可以接受,但并不优于氯胺酮。
未来发展方向
研究差距
- 最佳给药策略
- 血管加压药使用的最佳实践
- 新型药物的疗效 瑞马唑仑
正在进行的试验
- 预防试验:预先使用血管加压药
- RSI 试验:镇静剂选择的长期结果
结语
虽然没有一种药物是完美的,但氯胺酮目前是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最合适的诱导药物。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虽然在特定情况下有用,但其风险可能大于益处。正在进行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优化这些选择,并改善患者的预后。
文献参考: Kotani Y 等人。危重患者气管插管的诱导剂。 暴击护理。 2025;53:e173-e181。
有关诱导剂的更多信息,请查看 NYSORA 上的麻醉更新 麻醉手册应用程序.
获得分步管理算法、最新研究和同行评审的见解——所有内容均可在一个地方获得。 立即下载应用程序 并体验麻醉教育和决策的未来。
人工智能随叫随到:本周案例
一名62岁男性,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脓毒症,目前入住ICU,呼吸窘迫加重,精神状态异常。患者血压88/50 mmHg,心率112次/分,使用非循环呼吸面罩时血氧饱和度为85%。医生决定进行紧急气管插管。
团队准备进行快速序列诱导。你会使用哪种诱导剂?